close

 

 

 

1509682468876.jpg  

   

修行要自已修,修到有體悟,悟到娑婆世界的苦,輪迴的苦,悟到一條,就是一條的智慧出來。

 

不要光看別人過錯,要常常看自已有無過失,才不會與道相違。

 

入佛即入中道,沒有好,沒有壞。念佛亦屬幻象,但屬正念,故我們要以幻滅幻,以念佛治對治妄想。

 

不說是非,說是非就失敗,說是非給人不安定。

 

修行要到哪裡都一樣,都能自在,修就是要修這些。

 

我們的耳朵總是喜歡聽,聽看看有沒有說我們的壞話,眼睛也喜歡看好的,這點對修行不利。

 

嘸來嘸去,無代誌。

 

 ***

廣欽老和尚100句行持語錄

 

1、我們修行主要是專心於佛號,心心念念不離佛號,四體作務都是隨喜作的,掃地也阿彌陀佛,煮菜也阿彌陀佛,念念阿彌陀佛,事事隨喜不掛礙,心則漸入西方境。

2、如果要省卻煩惱,凡事當隨從大眾或他人的意見,不可強就自己的看法,只有自己的事情,可以聽自己的意思,這是忍辱的方法。

3、那些往生西方的人,都是念佛專一,而且能忍辱吃虧的人。

4、我們工作,不要說你現在寺里為佛做事,或為師父做,而是為消自己的業障做。我這裡沒有什麼可學的。只是掃掃地,做些苦行。但是掃地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,要會掃,要能高高興興地掃,否則,掃地掃得起煩惱,無明業障反而纏上來。

5、娑婆世界是我們客居的地方,一切皆幻化不實,如戲夢一場,到頭總是空,不要貪戀娑婆世界的一切,放下萬緣,念佛求生西方,阿彌陀佛才是我們究竟歸依處,是我們的故鄉。

6、一心念佛,吃苦修苦行,修行不要在形式上裝飾我相。

7、我們現在雖然出家,但是仍帶有無始以來所造的罪業劫數。怨親債主,這些都會來討,我們要念佛,靠念佛的力量,一關一關地打破。

8、參我們對一切的境界不起分別,不起煩惱,得無煩惱心、無掛礙心,是心參。

9、不要嫌別人這點不好,那點不好,不是別人不好,是自己的無明業感在作祟,沒有智慧,不能越過。

10、別人沒有行的,做不到的,我們一定要行得到、做得到。否則,批判別人,自己豈不也與他人同一類?

11、只看到別人的過失,不審察自己的過失,是我們最大的無明習氣。別人的是非善惡是別人的事,與你又何干?只要審察自己有無過失,不要去看別人的過失。

12、念佛是最簡便的,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,無論做什麼事,心內默念佛號,有念像沒念似的,恆常如此,才能有成就。

13、只有那些不開化、不明理的人,才會把不實在、沒有的事情拿來起妄想煩惱,這也是一種妄念愚癡

14、別人的行為好,我們心裡不起歡喜貪著心,行為不好,也不起憎噁心,要好好按耐這個心,不起煩惱,別人不好,別人的習氣,那是別人的事,如果我們拿來起煩惱,那就是自己的愚癡。這樣,不論事情是好是壞,能保持這個心不動,便是忍辱。能夠衝破這一關,以後無論什麼事就比較不會起煩惱,這點切要好好學,好好磨煉,如此業障自然消除,身體自然也好起來。

15、我們自身的光明要像太陽光一樣,對萬物一視同仁,無物不照,好人它也照,惡人它也照,好、壞是別人的事,我們總要平等慈悲,若是與人計較,則自身也是半斤八兩。

16、你看看過去祖師們的書,那些祖師並沒有走,他們還在對我們說法。

17、在俗家,我們是享受慣了,受驕縱慣了,什麼事情都受不得委屈,總是固執自己的意思,剛愎自用,受不住約束,而今出家了,便是要把在俗家及無始以來,所帶的這種習氣種子換成佛種子。而培養種子並不是簡單的事,要用我們的信、願、行的力量慢慢改過,拔除習氣種子,讓佛的種子逐漸地發芽茁壯。

18、我們不論到什麼地方,只要抱著願意吃苦的心態,願意忍一切辱,吃一切虧,不畏艱苦,則照樣會進步

19、我們修苦行是在藉各種事境,磨煉我們不起無明煩惱,洗除習氣,鍛煉做人做事的各種能耐,並不是要做什麼勞力事,才叫做苦行,打破對一切順逆境的分別,就是在修苦行。出家就是要吃苦受苦,只有在苦中才能開發智慧

20、妄想多的人,須要做一些雜務事,將念頭有個寄託,否則妄念紛飛,要他念佛也念不下去,只有善根利的人,可以靜靜地念佛念下去,一面工作,一面念佛,會漸漸地不覺得在工作,而且自然會生起平等心。

21、寺廟是個十方道場,十方人聚集一處,一個人一個樣子,我們要自己去應付這個環境,不可能環境來適合我們的意思,在家裡甚至父母都不可能完全順己意,何況十方人?處處要能忍,能順承,心才會安。

22、自以為是,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,而不躬行的人,終為文字所縛,心不得解脫。

23、念佛,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,無其他雜思想,便能預知時至。

24、世俗人得富貴的,是過去生中布施的功德來的,今生享受福報,若沒有無常的磨難,種種的挫折來刺激,便會沉迷下去,不知醒悟,如果不知再以福布施,種來世人天的因,等福消壽盡,便會墮落,反而是福中藏禍。錢是無生命的東西,人則是萬物之靈。所以,我們要會利用錢,不要被錢所利用。有錢要會布施,腦中才會清爽息念,才會消業障。否則,整天為錢煩惱,一直絞業障,這就是被錢利用了。

25、人家侮辱我、欺負我、占我便宜,如果我們能忍下來,不去斤斤計較別人占我多少便宜,也不去掛礙它,這樣,不但宿世業緣消除,且當下便能平靜無事,又能增長福慧,延長我們的壽命。

26、看經書僅是尋一入道門戶,而念佛才是切實了生死之行。

27、什麼事都要學習放下,不要執著,不要樣樣記掛在心。自己了生死,才是要緊的事,不必去理會別人在演什麼戲。否則,自己跟著起煩惱,一起墮到三惡道去。

28、我們得了這個人身,是要來修行的,是要過人身劫的,看看能不能籍這個人身來了生死,成佛作祖,不要再依這人身,再造貪嗔癡的業,貪好吃、貪美服、貪享受。貪子女兒孫福,在六根塵中做夢,不知回頭修行,那麼這番人身過去,四生之中就有我們的份。畜生道中,牛、馬、豬、狗等是我們人去做的,餓鬼道也是我們去投的,乃至地獄道、化生類、濕生類,一切都是我們這個心去造成的。十法界中,一切都是依我們這人身所造的各種業去形成的。所以說,我們是在過人身劫,由這人身可修行成佛作祖,亦可造業墮四生輪迴。我們現在出家了,就該依著佛法,找到一條修行的途徑,看能不能由此超出生死輪迴,脫離娑婆苦。

29、現在你既然曉得學佛、拜佛,也會供佛、供法、供僧,這也是過去有種善根,學佛了更應知道來擁護佛法。居士在家學佛,衣、食、住、行等日常生活,這是免不了的,但是我們要知所節度,食但飽腹,衣足禦寒,一切能過得去就好,把所餘的錢財拿來供佛、供法、供僧。做功德,做個護法,這才是在家居士所應做的本分事。

30、在家居士想要修得如何,那是不可能的事,還是捨下一切,一心念佛,求帶業往生,不要再墮娑婆,才是最穩當的。我們出家人,有的為了度眾生,發願還要再來這娑婆世界,但這個願,也要本身達到菩薩的境界才有把握,否則一來很容易就迷失掉,又被牽入輪迴中,這是很危險的。

31、現在人學佛,自度尚未成,自身還是一團泥沼,就想度自己的親眷,結果,度人未成,反被人度去。學佛人自度無暇,還去牽絆掛礙親眷,這樣子,世俗念頭不易轉過來,想要修成了生死,就很為難了。

32、你看看這個世界,大家都沉在迷夢中,追逐名利,你爭我奪,你好,我要比你更好,你強,我要比你更強,每個人都在比賽,看看誰的夢做得最大。結果,這些名、這些利,生不帶來,死亦帶不去,只是徒然多造一些新的惡業,而此番再墮下去,人身也就難得了

33、學佛要有像觀音、普賢、地藏等菩薩的誓願力,做一些人家不要做的事,吃一些人家不願吃的苦,這樣,才有道可修,那些成佛、做菩薩的,往往都是那些讓人家看為笨笨的人在成就的。

34、別人來與你談論是非,我們唯唯諾諾就好,不去參與,則對方自退,且自己亦不被度走,別人走錯路,自己不要跟上去。

35、看經講法,如果自己不實修,還是他人的東西,等於在數他人的家寶,仍然不能脫出生死牢。

36、萬法歸一宗,到最後還是要念阿彌陀佛。念佛修苦行,才能究竟了生死。

37、以前的祖師總是安守卑下,不惹人注意,越是默默無名,越是少攀緣,越是好用功,若是心多攀緣,則意根散亂,心多驕滿則易失敗。道業若不成就,也枉費我們來出家。

38、如果我們真為修行,龍天護法自然擁護,自然身心無所畏懼,外物亦不能傷害我們。真正有修行的人,心無種種心,眾生皆樂見,人人皆有緣。

39、心若至誠,則念佛時,不但有異香華光的瑞相,即使在山中,以三根草為香柱,也會發出香味來,佛菩薩是遍滿虛空的,不只在寺內,心至誠,就與佛相應。

40、一切法門中,以專一念佛,效果威力最大

41、既然知道進佛門,聽了佛法,便當多念佛、拜佛、布施,將來才有個好去處。學佛人念佛,便是要在紛紛擾擾的六根塵中,尋出一條超越生死輪迴的路,佛念得越多,善根增加,正念增長,才不會隨妄念業障流轉,才有辦法了生死。

42、要成佛道並非單純念佛而已。念佛可增加佛根種子,善根利的人,將來還會有因緣入佛門修行,修行人念佛,本身還須受種種的病難與劫厄,以消宿世來的業報,所以,修行人都要吃苦,受種種的劫報,方能成就佛道。釋迦佛不是一世便修成的,他也是經多少的阿僧祗劫,受了多少的苦厄,才修成道的。

43、念佛才能了生死。對於耳聞、眼見、鼻嗅、舌味、身觸、意念等,不去分別掛礙,則能得到解脫,這才是修行的意思。

44、離俗出家,若不能捨掉俗緣,仍掛礙家裡的人與事,則仍是不能超出三界。既已離俗,一切得依出家人法門修六度,若不能忍辱,不能捨棄比較勝負的世俗習氣,一切言語事務中怕吃虧,怕被人佔便宜,起人我爭執,仍是俗氣未脫。

45、在大叢林,當家、知客、庫頭有權統領,他們說的話,不論對或錯、是或非,只有聽從,沒有第二句話。

46、既已出家,當思解脫之道,以了生死,多念佛,種西方蓮池的種子,切不可隨他人的業障煩惱而轉,否則,業障越絞越深,將來墮落得也越深。

47、在廚房是在行普賢行願的,以前,觀音、文殊等諸大菩薩,都是從廚房中苦行出來的。在廚房要惜福,米泔萊葉不可輕損,不要說丟了可吃的食物沒有因果,戒神、監齋菩薩可都把你記入帳裡,將來還得做雞、鴨、豬、狗來吃這些。

48、如果我們自心安定,則自然沒有事情,每天心定神足,心無所求,但隨緣一天過一天,心裡自然快樂、歡喜,這個就是西方境界。西方何處求?西方即在吾人的內心。反之,心若不安定,則常常會有事情發生,到哪裡都不會安定。

49、在胎、卵、濕、化四生中,我們每個都曾去做過,在別道中受完業報,投入父母胎中轉為人身。所以,今天我們所得的這人身是從哪一道來的,我們不知道,每個人都帶著不同的業障來,若不知歸命佛、法、僧,持齋、戒殺,勤心念佛,此身受報盡,將轉入何道,自己也懵然不知,帶著新的罪業而去,如此一去,人身也就難保了。

50、不要說這色身是我,這色身是要來受這娑婆劫的,而這個心,卻是要拿佛心出來應對一切。

51、煩惱時,要一句佛號提起不斷,這樣念頭才有個歸處,煩惱才能對治,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,則煩惱自然漸息,智慧清明,便能走出一條解脫路,免再墮入生死輪迴,而我們這趟人生走一遭,才有個目的。

52、諸位在家學佛,還是以念佛為根本。不要看念佛很簡單,業感重的人,會念得索然無味,而起煩惱念不下去,所以,各位如果能一句佛號,一直念下去,那也是不簡單的事。

53、事情來時,我們依當時的情況,斟酌情勢,當面應對,但事境已過,便須放下,若再提起,論是論非,批評好壞,便是造口業,就是我們的過失。別人好壞是別人的事,我們不必把它帶到我們心裡來煩惱。

54、修行須在不知不覺中進步,一天過一天,無掛無礙,無憂無惱,這樣才行,若還執著我在進步,或做了多少功德,會起我慢貢高,還是很危險。

55、不得二、三人交耳私語、結黨、背後論人是非等,否則易讓大家不安,造成鬧眾。

56、西方在哪裡?西方就在心頭。佛號要念得清楚,念得集中,念佛要發願生西方,離開苦塵,不要太愛惜這個肉體。

57、念佛定來即是禪,故說要有禪有淨土。念佛隨緣,什麼事情都在念佛中隨緣,沒有說我要念多少佛,我在念佛,我在作什麼……,心心不離佛,行住坐臥,一舉一動,都在念佛,哭也在念佛,腳踏一步也在念佛,念佛的力量集中可達三昧,念佛三昧不簡單。每個人帶種種業障來,不要再帶新業而去。

58、每個人都是帶因果而來,帶因果而去,我們的父母眷屬都在四生中輪迴,故我們要趕快修行,去度脫他們。

59、受戒是受什麼?是受忍辱,依忍辱修行是根本。依此去做,到哪裡都能感化人,修忍辱即有德行,故人見生歡喜,亦可感化人。

60、如果真心想修行,是各自的福氣,故應福慧雙修。每個人要把以前所帶的業障消除掉,其方法是:拜佛、念佛、發心做常住工作、不計較,如計較則生煩惱,即造新業,如不計較,我們的福慧就會增加出來了。

61、師父修到現在,一直有一種感覺,即修行萬一走錯路,很危險,唯有念佛最好。如果是走錯路,人身難得,有很多人錯誤了。

62、看你行持到哪種程度,跟你說一些話:臨終時要無所掛礙才能去(法尚應舍,何況非法)。要度眾生也是一個執著、一個掛礙。

63、要放下這個臭皮囊,心是心,不管這個身子變成圓的或扁的,不要記惦著它。不要說得到什麼,如果有所得,那就還不是。

64、我們這裡(指著心)沒有東西,他們(指在家居士)這裡有東西,現在大家是晚上作夢,白天也夢,像在演電影一樣,跟晚上的夢相比,一生只是好像比較長而已。

65、妄想來時不要怕,不理睬它就是,它是它,我還是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,妄想無自體,以後自然就少了。修行要吃得了苦,愈吃苦才愈有心得出來,我們人要學壞很容易,學好的很難。一個人如果吃太飽,頭昏沉想睡,睡太多,以後變蛇。

66、有時間就看點經書,看經是要了解,知道要怎麼修,不是看了以後去講說。有些人看經如社會人一樣,心沒有寄託,所以很多是愈念愈糟。要把握時間不空過,可看經書、念佛、拜佛、靜坐、誦經等。

67、受戒不是受那幾個戒疤,是戒在心,知道錯了要趕快懺悔,戒持清淨就沒有男女相。

68、自己有煩惱要自己解脫,把師父開示的話,拿來應用來解。不是師父說一大堆,而是自己能夠靈活應用拿來轉。

69、煩惱、生氣時,不要執著追究煩惱是哪裡來,若執著則心不開,不能安心辦道。往前進,什麼事都要看得破、放得下,還是把阿彌陀佛掛在嘴邊,才是最要緊的。

70、如遇高興歡喜,則問是什麼人在歡喜?如遇煩惱,則問是什麼人在煩惱?

71、別人講我們不好,不用生氣難過,說我們好,也不用高興,這不好中有好,好中有壞。

72、佛教中最怕是非,說是非的就是是非人,是造口業,所以不要說是非,修行就是這樣修出來的。如果不出家修行,老後即像自己的父母,帶著煩惱入輪迴中。

73、凡事要耐心做,念阿彌陀佛,這樣慢慢修,心無煩惱,到後來也和阿彌陀佛差不多很自在。

74、同修師兄弟間吩咐他人做事時,要依佛法,互相客氣,不是用命令式,如父命子,或耍性子。

75、出家要時時刻刻做事念佛,調這個心

76、處事要謹慎小心,凡事皆有因果,能吃的東西給扔掉或放壞了,皆逃不了因果,因果絲毫不爽,誰也替不了誰。各人生死各人了,各人吃飯各人飽。

77、這些業障如果不消,就都要擠在臨終時出現。外表上看出家人好像吃三餐,做些事,其實出家就是要除這些貪、嗔、痴,及消我們的業障。例如:在擦椅子時,師父說再擦乾淨點,你們會想:已經擦得很好了,怎麼還這樣說?這種想法是俗人的見識,修行要直心,要說:'好!好!我再擦好。'這也是在考驗你們的心,所以,修行貴在直心。

78、不要太愛惜這個假體,它終有一天會爛掉的,不要太縱容它。愈惜它,它愈壞,有了這個東西就會壞,不要被它利用了,我們要的是那個靈靈覺知,不生不滅的東西。

79、比較率直,智慧易開。

80、修到要去的時候,不掛礙任何一樣,每一樣都無掛礙,只靈靈覺覺的去

81、每一法師都有其度眾生的法門,不可隨便毀謗批評,因而影響別人對佛法的信心。

82、別人好的要贊成他,如不好的也贊成他,則自己的罪會加倍。

83、天人看我們像黑毒蟲,我們像廁所裡的蟲一樣,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大願,要接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,但我們卻貪戀這娑婆世界,認苦為樂,就如同廁所的蟲,我們認為臭穢不堪,但蟲卻貪戀臭穢的地方,若把蟲放在清水里,蟲會死亡。

84、不用多看書,只要多念佛,智慧一開,經藏自然在你心中。

85、對任何事都能放得下,放下即功夫。平常即對任何事無掛礙,免得臨命終時念頭一起,就要繼續輪迴了。

86、男女眾要分清楚,即使活到一百歲亦如此,除非已開悟證果有定力,否則容易出毛病。

87、人命無常,一口氣不來,人生就完了,趕快勇猛精進,莫放逸,多念佛是當務之急。

88、虛雲老和尚一件衣服破了補,補了穿,鬍子留了那麼長,有一餐沒一餐的,只為了了生脫死,勇猛精進,把身體都捨了。

89、少吃、少睡,把精神用在修行上。

90、這個臭皮囊是藉給我們住的,但我們卻往往為了它,造無量無邊的惡業。

91、若你將地掃乾淨,師長硬說你沒掃乾淨,這時你若和他辯,這就是在家性情。若你能接受,說:'好!好!我把它掃乾淨。'這就是修行。

92、做什麼事情才算是修苦行?就是一切都不計較,日常生活不起分別,就是修苦行。

93、行住坐臥皆在念佛,定下心來念,便可覺悟到:我們的心一天到晚都在外頭,沒有觀照自己的心是否在阿彌陀佛上,不能把心放在信徒或外面的境界上。

94、以前寒山拾得看到人家辦喜事,拍手大笑:'你看他娶他祖母,吃他姑姨。'人家罵他們是瘋和尚亂講話。他叫一隻豬過去世的名字,那隻豬真的走過來,確實有輪迴。

95、學佛是師父開示一句,自己有所覺悟、體會,不是說得多,說多了那還在轉。

96、念佛有很多障礙、妄想,念一句都不簡單。

97、身為徒弟的人,若師父有再大的過失,我們也不能說,若我們聽人家說他們師父怎麼樣……,其實真把這些話說出去,則他們的罪都歸於我們,說四眾過罪。

98、修行要修無礙的,像鳥在做巢,'籠雞有食鍋湯近,野鶴無糧天地寬。'他飛到哪裡即到哪裡,隨處也就飛走,是最自在的一種鳥。修行要處處不掛礙,心才靜,才會念佛,如如不動。

99、聽開示不是聽得多不多,而是聽得進,聽不進,聽得進也要會應用

100、如果有一個人修得好,則其他人也會沾福(一人有福帶滿屋),則人人也會起勇猛心,向他學習,每個人都想修行,一起共修,大家互相勉勵,否則起是非、嫉妒、愚癡,大家都不安定。

 ***

開示語錄1:

http://www.buddhanet.com.tw/secret/gc-1.htm

 

開示語錄2:

 http://www.buddhanet.com.tw/secret/gc-2.htm

 

***

1O6.11.8

修行就是在修我們這忍耐性,修這種
種逆境,凡事要能忍才是修行。舒適順意的境界有什麼可修?就是要
在橫逆的環境去磨、去修,萬般事總要順別人的意思,事事忍辱,最
後終會有好處,如果再分個我是他非,煩惱就惹上來了。」

 

有佛光山佛學院比丘,一行三、四人,上山請老和尚開示,老和
尚在客堂對比丘們說:「看經書僅是尋一入道門戶,而念佛才是切實
了生死之行。」
  「念佛要具信、願、行三力,要能引聲念佛,大地一音,即各種
聲音入耳,即轉成念佛音,而無分別,不被轉去,方名一心不亂。」
  「我們妄念種子深重,念佛時不是頭昏,就是被妄念種子牽去,
所以念佛時必須小心。」

~~~

信願行有三種階段
1.信 不能懷疑,要先相信
2.願 祈願要先怎麼做,看你要怎麼做,比如我一天要念一千遍的佛號
3.行  就是行動

妄念種子深重
這顆心就是凡心,妄念就是無名的對應心 什麼是對應心就有長就有短,妄心要用清靜降伏

 

***

1O6.11.9

「念佛。念佛是最好的。」老和尚說。
  「念佛該怎麼念?」再問。
  「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的念,不要嘴念心不念。念佛是最重要的
,在家學佛要念佛,我們出家學佛,也要念佛,再學一些種菜,撿柴
、劈柴,煮飯、掃地‧‧‧,向從小學生學起一樣。」

 

靜坐,是坐無色相,不是滯靜。離一切相,心無所著,才是靜坐的意義。由這清淨空無色相中,行、住、坐、臥尋得一不著一切的法,心無所貪戀、愛著,而走出生死,入解脫之道。

 

我們只知道我們是父母生來的,可是在父母未生我們之前,我們本來的真正面目又如何呢?死了又將歸向哪裏?我們既聞佛法,知道有位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大願,只要念他的名號,命終時即接引我們到西方。他有這個願,我們也要有這個往生西方的願,我們要深信有個西方極樂世界,有位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,具足信願行,隨時念佛,到臨命終,我們有正念能念佛,阿彌陀佛即來接我們,但若還惦念娑婆世界的任何一針一草,就要再受輪迴。

 

***

 106.11.20

晚殿後,老和尚在大殿旁納涼,XX師對老和尚說:「師父,我 們在俗家時,父母兄弟六親眷屬朋友等,均以情份相牽繫,而出家也 有師父、師兄弟、十方僧眾法侶等,若是起分別心,而有親疏情份在 ,是否這也會形成生死因?」   老和尚說:「我們說出家修心,心要怎麼修?沒有分別心,心淨 則是佛,我們輪當執事人,與十方眾人接觸,就不能去分別對方,不 論是俗家或出家,一律平等對待,不起分別心,我們度眾生,就是以 這無分別的心在度眾。俗家人不曉得這道理,凡是論好論壞,分是非 ,別愛憎;而我們出家人,不論是對、是錯、是好、是壞,表面但唯 唯諾諾,應付應付,不管是耳朵聽到的,眼睛看到的,心不起分別, 不去執著他,這就是心出家。出家人如果還一天到晚,說這個人不好 ,那個人不好,論是論非的,這就是身出家,心沒有出家,我們說別 人不好,這個不對,那個不對,這並不是對方不好,而是我們眼睛看 出去,耳朵聽到,在分別好壞,而這種分別,直接通到我們的心,讓 我們的心起煩惱。」   「說人的是非,本身就是一種惡念,如果我們不去分別,我們的 心,自然就會安定下來,如果我們看到不對的事,或不如法的人,能 夠心裡明白,而不表現出來,那才是真功夫。」

 

「有所貪著,就有所罣礙,貪名利就罣礙名利之事,不會清淨。 」

 

老和尚在客堂對XX師說:「師父在時,要好好體會師父的意思 ,師父不在時,自有人會領導大眾修苦行,智慧自然會開出來,最重 要的是要修忍辱,能忍辱則智慧生,智慧生則無明盡。」   「別人說我們,不論自己是對是錯,還是被冤枉,都唯唯諾諾, 以不辯應之,心中不起煩惱,則智慧生,若是執理與人辯白,則無明 起矣。」 

    

老和尚在客堂對XX師開示:「別人對我們越是不好,我們越是 要發慈悲心善待對方,要對他越好,越要度他,不可像俗人一般,起 嗔心,結怨仇,出家人心要無嗔。」

 

***        

106.11.22

老和尚對XX師開示:「學佛要信、願、行,僅有信還不夠,還 需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,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,才有辦法以這個願 力來堅定自己,不致退心。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,遇到逆境很容易 就退失道心的。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。」

 

老和尚對信徒開示:「用齋時默唸,願斷一切惡,願修一切善, 願度一切眾生。所謂的願斷一切惡,當我們拿著筷子爭夾好菜的同時 ,便是一種惡念。」  

每個人帶種種業障來,不要再帶新業而去.要怎麼樣念佛才能專心呢? 說這個也是執著,妄想來了不要理他就是.不要說我要怎樣怎樣才能怎樣. 

念佛念到一心,心即佛,佛即心.

 

***

https://tw.video.search.yahoo.com/search/video?fr=yfp-search-sb&p=%E5%BB%A3%E6%AC%BD%E8%80%81%E5%92%8C%E5%B0%9A%E9%96%8B%E7%A4%BA#id=4&vid=bdebf6f8fcb377e08c7d1c2d06e141a8&action=click

 

106.11.23

念佛重在心念,專精且晝夜不間斷,不雜亂;但你們如果能口念,耳聽,心想就是下手功夫,慢慢自然就會做到不分晝夜,一心念佛不亂.由於念佛得定而發慧,必有成就.

念佛若沒正念,則想東想西,嘴念心不念.有願就會專心,不專心怎麼念佛?

念佛最重要的是要聽得清楚,念佛要與自已配合,要念到能靜下來,是自性在念,就是工作中也在念,別人也不知我們在念,專心工作,別無妄想,這也是一心.

如果沒看破,會越想越痛!如果看破的話,痛就讓它痛,就比較好解決.越痛苦時,就越對自己說:是身體它在痛,這個苦不是我,這樣才會看破.

一切的力量,都是從定中產生出的.但只有在靜中才能定.一個人在安定的地方,能夠定下,還不算是定.要在煩惱的時候,能夠定下來,才算是定.

我們修行就是要修這愛別離苦,生老病死苦.你要知道,我們投生到這人間來,有父母,兄弟姐妹等,這些都是屬於四生輪迴中的一環.

 ~~~

有一天,有一位婆婆很生氣的去向老和尚告狀.說自己的媳婦,多壞,多不聽她的話.老和尚只問他說:你如果肚子痛,有沒有辦法,叫你自已不痛呀?你如果拉肚子,能不能叫自已不拉呢? 

那位婆婆回答說:沒辦法. 老和尚說:你自已都教不來了,怎能叫別人聽你的話呢?

我們人道的眾生,有我們的煩惱眾苦,生,老,病,死苦,愛別離苦,一切貪瞋痴的苦毒逼迫,每天就是被這些無名煩惱業轉來轉去,而四生道中的眾生,不論是胎生,卵生,濕生,或化生的,牠們也是一樣,有他們的各自痛若.

 

***

106.11.24 

 妄念多,就是業障. 如要去除萬念,念佛比較容易.另外俗緣要少,也很重要.

念佛號是否也是執著? 執持佛號不是執著,執持佛號,可得正念. 如有一點散亂心或名利心那就是執著.

越是有在修行的人,那些無始來的罪業越是會現形,幻化種種境界來折磨你,使你受苦,像身體的疾病或精神上的打擊磨難,這些磨難會刺激你,使你體悟到娑婆人生的苦,而求志出離.

你必須跳越過這些障礙,越過人身的種種劫難,才能得到清淨安樂,成就淨業.

煩惱恰如一陣風,來無影,去無蹤,無可捉摸. 心裡有事,就會出毛病,心中無事,一切不會出問題.

好也笑笑,壞也笑笑,好壞是分別出來的.

打擊我們的,你以為他是壞人,但是在修道來講,是有幫助的,內心要感謝他.那是西方錢,你不會賺,反而跑去哭.

沒根基的人,煩惱一大堆,即使你跟他解釋,也是聽不進去,轉不過來,煩惱不除,正念不出來.

起煩惱時,不要和這個說那個說,說來說去惹是非,最好多禮佛解煩惱.

凡事承認自已不對,就不會起煩惱. 修行就是修這個. 否則,錢要給你你不賺,就是說境界來了,你不知道修忍辱,反而起煩惱.

如果有分別計較,就不會安定. 不是他壞,是我們不會修,因自已怨恨,煩惱而不安定,是你自已不安定而怕.

 

***

106.11.27

凡事都說自已不對,說懺會,請教我,而不起煩惱,就是無我相,就不會有壞念頭.

一個人不是壞,而是習氣. 每個人都有習氣,只是深淺不同,只要有向道之心,就能原諒他,不要把他看做壞人.

修忍辱波羅蜜,不是說我要忍辱,也不是感覺自已在忍辱,或壓抑自已,這還有我相,而是對境不覺得,這才叫做忍辱.

人家管我們,不論好壞我們都接受,拿他的壞處來迴光返照,不被他轉走,忍下來,自已六根中會分析事情的真相,慢慢智慧就會開.

 

***

106.12.12

凡事不要執著,有時碰到某些事,總想要使它比較完美,比較理想,一直把事放在心上,追求,一直追求,這就是執著.

修行不能執著,執著即生煩惱.

念佛還有感覺,還知道有念沒念,則是執著.

參學是在參自心,當人家在說我們的是非,壞話,就是要給我們參,看看自已起了什麼心? 煩惱,妄想,不自在或造口業? 就是在參這些.

一心念佛,最重要的是要能忍辱,什麼事情不順眼,就把耳朵關起來,眼睛閉起來,裝著沒聽到,沒看到,睜一隻眼閉一隻眼,對人要和顏悅色,再怎麼說,修行就是忍辱這兩個字.

我們參學,並不是在參別人能給予我們什麼優渥的待遇,而是要從吃別人的虧中去參,才叫做參學,如不吃虧,是參不到東西的.

苦行中磨練出來的解脫自在,才是真正的自性西方境界,臨命終時,直接往生西方,這才是究竟的.

憨憨阿做,憨憨阿吃,多念佛,今天是今天,明天,明天再打算,什麼事都不操我心,這就有堅固心,這就是修行.

 

***

106.12.29

修行要自在,不要在乎別人對你的評語,說你好,說你壞,這不是別人不對,而是你自已不能安定.

如果在這裡住不安,想到別處去,其實主要是自已不安,到哪裡也一樣不安.

修行是捨下身心,修一切功德,行菩薩道. 發菩堤心,發大願力,粗衣淡飯,活一天,就修一天的行,今天不必掛礙明天的事,萬事隨緣.

每天訓練沒貪念,不亂說話,講話要講佛法,求生西方. 世俗的種子已經夠多了,不要再講這些俗話是非.

 

***

106.12.30

任運而行,隨緣度日,任何事皆不操我心,所有衣食住行,是非榮辱,都冷冰冰放下,這樣外緣清淨,心中智慧自然開.

平常心就是道,每天保持不起煩惱,不起歡喜貪著心,多念佛拜佛.

對人不好也不壞,隨緣和人結善緣,不攀緣. 時時刻刻注意起心動念有壞念頭,要馬上提醒自已.

出家就是要修忍辱,如果計較人我是非,這還是屬於世俗煩惱的生死輪迴因,不是出家解脫的境界.

即使自已知道,也不能說我知道,你不知道,有這種貢高我慢的心態. 我還不敢說我知道,我只是分析給你們聽而已.

眼見不生分別,耳聽不生分別,就是自淨其意. 別人的是非善惡是別人的事,與你又何干? 只要審查自已有無過失,不要去看別人的過失.

學佛的人,首先要有忘我和喜捨的精神,所謂了生脫死,就是這個意義.

 

*** 

 107.1.2

做得要死,又被人嫌,就叫六度總修

做的要死,就是很賣命做事,這表示「佈施」;

就是拚了最後一口氣也在所不惜,這要非常「精進」;

結果又被人嫌,這就是修「忍辱」;

人家開口嫌,我們心沒有動,難過,這是修「禪定」;

沒有動心,動口對他回嘴,這是「持戒」;

如果想得開,將那口氣壓下來,這表示「智慧」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ㄨㄛˇㄉ小幸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